《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迫切希望、与不断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大决定。要抓住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明确目标任务,开动脑筋,强化措施,深化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开创安全文化建设新局面。
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安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及标准制度健全规范,安全文化示范工程和阵地建设深入推进,安全文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并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分区域建设一批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建立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300家、国家级安全社区600家,建成一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加强安全生产的形势政策宣传,强化全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二,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加强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三,强化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氛围;四,加强安全法制宣传,强化安全法治意识;五,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六,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扩大安全文化建设效果;七,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八,大力发展安全文化产业,促进安全文化繁荣发展。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五项重点工程。一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二是安全社区建设工程。三是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程。四是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五是安全文化产品创作工程。
《规划》强调,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投入、抓好安全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加强工作协调推进和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五项措施保障“十二五”期间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