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第二十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在能源战线努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能源大奖、优秀青年科技奖、家乡教育奖以及优秀学生奖的165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何鲁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顾问孙孚凌参加了颁奖大会。会议由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副主任濮洪九主持。
在今年的获奖者中,有4人获得能源大奖,分别是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石智军,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总地质师王招明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系主任李根生。10名来自煤炭系统的代表获得优秀青年科技奖,分别是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副总经理陈旭中,山西潞安集团高级工程师王强,天地科技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孙建荣、陈佩佩,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潘勇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赵毅鑫、副教授赵艳玲,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翟成,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金永飞,山东科技大学讲师乔英云。此外,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南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院校的133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奖。
会上,何鲁丽指出,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20年来不间断地支持、鼓励、资助能源战线的科研人员和师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要把孙越崎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她强调,能源的技术储备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期间,能源行业在应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低碳经济等需求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能源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与大奖评选工作的中国煤炭学会副秘书长成玉琪表示,本届获奖者与往年相比有三大特点。一是获奖者越来越年轻,报名参加优秀青年科技奖的人数较去年翻了一番。二是获奖者普遍具有高学历,95%以上的获奖者拥有博士学历,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级大奖。三是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这一新兴领域。比如,在三软煤层、含水煤层中深度抽采瓦斯,“这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设想”。
来自煤炭行业的代表纷纷表示,此次颁奖大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来自石油行业的专家学者交流的良好平台。当前,石油科技与煤炭科技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需要大量借鉴石油行业先进的钻井技术和抽采工艺。而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煤化工行业也与技术相对成熟的石油化工行业之间存在着许多交集,有着相互补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