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何走出一条适合阜阳市情的新型煤化工的路子,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本次贸洽会推出的煤化工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对我市煤化工发展展开讨论,对推动我市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启发和影响,为我市煤化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场高水平的讲座
本次阜阳煤化工发展高峰论坛,可谓规模大、级别高。不但有省市相关单位、企业参加,更是有5名国内外煤化工产业专家到场演讲,内容涵盖煤炭的气化、液化、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和努力方向等。专家们以广阔的视角,介绍各自擅长的领域,为阜阳煤化工界的相关人士,上了精彩而生动的一课。
就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日本煤炭能源中心小山俊太郎教授指出:全球变暖,能源大量消耗,石油、天然气全球储量不断减少,只有用煤炭来弥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由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燃气、液体燃料和化工产品今后也不会消失。所有这些都可通过煤炭气化技术进行生产。
论坛上,关于煤化工结构调整及科学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做了详细论述。她指出,阜阳煤化工企业目前仍处于传统煤化工状态,原料路线不尽合理,产品结构雷同,深加工产品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大,需要向新型煤化工业转变。她建议,对新领域不熟悉的煤化工企业可以多学习,多参加有关煤化工讨论会,跳出现有的领域,尝试新方法。
“1亿公顷的荒地一年可生产相当于13吨标准煤的资源作物。”南京示范大学特聘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朴桂林,针对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变废为宝发表了独特见解,他指出,阜阳是个农业大市,农业秸秆(废弃物)的燃料化可提高生物质利用的高效、经济。
煤炭液化可以缓解石油、天然气所带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就煤炭液化方面,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杨勇指出:煤炭液化,从吨位、技术经济性、产品结构等方面,是最可行的代替石油、天然气的路线。新一代煤炭液化技术,可以将煤耗量减至最低。
一次精准的把脉
据了解,在论坛尚未进行之前,5位专家与我省重化工产业发展办公室的有关专家,已经听取了关于我市煤化工发展方面的介绍,并到昊源化工集团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考察。他们受邀前来参加论坛,不光是来演讲,同时也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为阜阳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把脉。
专家组对阜阳煤化工的发展表示了认可。煤化工作为阜阳八大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全市煤化工产值约70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十分之一。长期以来,阜阳煤化工为安徽农业、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合成氨、氮肥规模、效益执安徽牛耳,确立了在全省煤化工界的相对优势地位,造就了昊源、晋煤中能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
但专家组认为,纵观阜阳煤化工发展,还是以化肥、甲醇、双氧水等传统煤化工产业为主,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过于陈旧、抗风险能力低、技术创新能力差、对政策依赖性过强、缺少整体规划等问题。
专家组表示,随着国家对煤化工产业的调整,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而阜阳拥有较好的煤化工发展基础,未来之路向好。
他们建议阜阳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一有煤炭资源,2010年境内产煤1368万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3500万吨/年;二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保障,境内有颍河、泉河,距淮河较近;三有龙头企业昊源、晋煤中能等企业,有很高的企业管理水平,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项目承载能力和企业品牌影响力,有强烈的改革发展欲望。煤气化能力较大,除合成氨外,双氧水、甲醇等基础原料初具规模;四是发展基础好,作为传统产业,阜阳合成氨、氮肥长期以来历经风雨,不但屹立不倒,而且稳步发展,亮点纷呈,成为我省独树一帜的产业典范。航天炉率先在中能公司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行并开始在全国推广,充分展现了阜阳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功底和管理水平;五有政策鼓励,政府支持,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实现石油部分替代,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国家重要文件,将安徽江淮地区(包括阜阳市)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和煤化工发展区域,安徽省委省政府、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支持阜阳煤化工又好又快发展;六有区位优势,安徽紧邻江浙沪发达市场,承接产业转移享有地利之便。
一副有针对性的良药
做大做强阜阳新型煤化工产业,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关乎阜阳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
为了协助探索阜阳煤化工转型发展之路,安徽省重化工产业发展专家办公室的专家,结合阜阳市情,经认真调查研究,开出了一副有针对性的良药,提出了阜阳煤化工加快产业升级的参考意见:
1、市政府或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化工专家,会同阜阳煤化工企业,对建议的煤化工产业链及所含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价论证,优化完善。
2、市政府就发展思路、发展框架、产业链设计等与山西晋煤集团进一步沟通交流,争取晋煤的理解和支持。
3、按照甲醇制烯烃60万吨/年规划,一期利用现有甲醇资源,建设20-30万吨/年烯烃(FMTP),延伸建设精细化工项目;二期烯烃项目建成后,再扩建精细化工项目规模。
4、依据产业链框架和项目构成,编制阜阳市煤化工中长期(2011—2020年)发展规划。规划主体项目纳入《安徽省重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5、阜阳市规划一个靠近资源、物流便捷、便于集聚发展的煤化工园区,作为未来发展平台,并由市政府推动,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
6、各煤化工企业根据各自优势和有利条件,实行统分结合,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要打破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果断决策,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对拟建设的化工项目抓紧进行技术考察、市场调研和经济效益分析,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7、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好项目资料,与皖江城市带以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交流对接,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8、根据阜阳市情,制定鼓励产业转移和外来投资优惠政策。
9、推进体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这是一次指引方向的峰会
听完专家的讲座,市发改委主任王斌不禁感慨:这是一次指引方向的峰会。
“专家的到来,为阜阳的煤化工发展论证了技术路线,让我们看准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王斌介绍,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值各类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市煤化工产业外遇挑战,内部还存在着产品重复、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亟需专家对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适合项目等进行指导。这次论坛举办得相当及时,不但为整个煤化工业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对促进我市煤化工产业调整、优化结构,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王斌还认为,本次专家的意见为阜阳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充分利用阜阳本地的资源,发展适合采用阜阳地产煤的煤气化技术路线。
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作为企业代表,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振表示: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张兆振说,安徽的煤化工企业在阜阳,阜阳的煤化工企业具有一定基础,但听了专家的学术演讲,仍然觉得阜阳对煤的性质、气化等研究还比较肤浅,只是初级阶段,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论坛传达的信息,让我们对煤化工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张兆振说,专家用国际性的视野,让他们懂得,企业必须站在相当的高度,更多了解国内国际的市场行情,瞄准更大的市场,延伸产业链。
张兆振表示,煤化工产业的前景光明,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将会不断加强学习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