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11:32:2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矿业农庄”的和谐曲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1-11-18 来源:

         在殷墟所在地、甲骨文之乡——河南安阳,一种名为“矿业农庄”的经济模式已经实施了5年。在“矿业农庄”里的农民,同时也可以成为工人、股东,收入翻了几倍。

  在日前举行的“矿业农庄”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矿业农庄”是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矿山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昌指出,我国煤炭矿区建设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资源依赖型发展,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采空区沉降、塌陷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三是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矿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改善民生面临困难较多。

  近年来,建设和谐矿区的理念开始在部分煤矿企业中树立,一些拥有矿产资源的地方政府开始把和谐矿区建设列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与实践。“矿业农庄”的理念应运而生。

  据河南超越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清河介绍,“矿业农庄”的理念由河南超越集团于2006年首先倡导,其模式是矿业企业和矿区农民作为平等主体,依托煤矿项目,通过对农民培训、与农村农户合资合作等方式,充分利用矿区的土地、矿井水等资源,发展矿区及周边村镇的矿业循环经济、农业特色生产和休闲旅游,形成包括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的“矿业农庄”经济圈。

  如今走进位于河南安阳市郊的龙泉“矿业农庄”、伦掌“矿业农庄”和九龙山“矿业农庄”,不仅能看到热火朝天工作的矿井工人,还可以看到忙碌劳作的果农、牧农。

  在矿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以前被当成垃圾的煤矸石,经过综合利用变成了建造高楼大厦的矸石砖;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经过抽采处理,可供新村居民做饭、取暖甚至发电;矿井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用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工业利用……

  在“矿业农庄”模式下,不少农民通过参加培训,实现了向工人、股东等身份的转变。“就业多了”,“收入增加了”,是当地农民最切身的两点感受。

  “矿业农庄”所在地九堰村,过去被称为“旱九堰”,人均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如今,农民土地流转给“矿业农庄”后,每年每亩地有500元的稳定收入,农民可以在“矿业农庄”内上班,每人每月有2000元的保障性收入,全村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朱瑜认为,“矿业农庄”模式兼顾矿业与农业、矿山与农村、矿工与农民、企业与社区等多边利益关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妥善解决村庄搬迁、塌陷地治理等长期制约煤矿持续发展的问题,创造了一个矿业企业与周边村庄和谐发展的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