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0年相比,到2015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要下降12.5%以上,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煤矿瓦斯事故起数下降40%以上,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下降40%以上,特别重大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
近日,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布《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通过实施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程等9大重点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力争到2015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间,我国煤矿法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持续加大,行政执法不断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不断改善,安全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2010年与2005年相比,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5938人减少到2433人,下降59%;重特大事故起数由58起减少到24起,下降58.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811下降到0.749,下降73%。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之一是市场对煤炭的旺盛需求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压力。个别煤矿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仍较为严重。
挑战之二是安全基础仍然薄弱,保障能力低。目前全国煤矿企业平均产能不足30万吨/年,产能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仍有9000余处,大多数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管理水平低。各煤矿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象。
挑战之三是煤矿灾害日趋严重。我国煤矿约91%是井工矿,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复杂。煤矿开采深度平均每年增加20米以上,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高瓦斯矿井数量每年增加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数量每年增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