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淮南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投入村庄搬迁资金12.26亿元,新建安置点13个,新开工安置房面积278.68万平方米,集中搬迁安置居民14281户44084人;投入环境治理资金2.83亿元,实施综合治理项目107个,资金投入、安置房开工面积和搬迁安置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达的计划,淮南按照“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的思路,2011年制定了搬迁13000户的工作方案,签订搬迁村庄协议82个,新开工安置房面积278.68万平方米,协议签订数和安置房开工数为历年之最。其中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顾桥矿首采区试点项目、按人口补偿试点的潘集区潘北新村一期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入住工作基本完成;潘集区夹沟乡“先搬后采”试点项目潘东新城安置区已于去年7月份动工建设,三个标段61栋楼全面开工,已完成任务总量的50%;凤台县凤凰湖大集中安置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批建设”的思路,一期投资3.53亿元,建成安置楼123栋,二期项目总投入将达6.87亿元;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收尾工程完成投资6062万元,竣工建筑面积60.48万平方米,搬迁安置受灾居民1881户,6584人;在凤台县顾桥矿首采区、潘集区潘北新村等集中安置点推行标准化小区创建工作,加强公建配套建设,探索搬迁安置区实行物业化管理工作,促进了安置点城镇化建设。
在积极推进村庄搬迁安置的同时,淮南着力把塌陷区建成“开发区、试验区、生态区、希望区”,制定了《淮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不断丰富治理模式。培育发展“后湖”、“泉大”、“鑫森”的综合治理模式,实施潘谢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与修复技术等项目。其中东辰集团把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建成年产3.2亿块新型墙体砖生产线,发展了地方经济,缓解了塌陷区群众的就业压力;毛集绿馨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有限公司把塌陷区综合治理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以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为切入点,建设成集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惠邦食品有限公司把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发展养殖深加工相结合,利用塌陷区荒废的水面和滩涂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了省内最大的集产销为一体的“肉鸭绿色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链。这些项目的实施,初步实现了淮南采煤沉陷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