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2   04:42:5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解决矿工收入过低须从机制入手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2-03-19 来源: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再次聚焦收入分配的话题,呼吁提高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

  代表、委员们的呼吁同样是矿区职工的心声。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采煤4队队长刘荣告诉笔者,2011年全队平均工资5.23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0.3万元。“这与物价上涨幅度和工人的付出相比,明显偏低。收入的一点增长,靠的是加班和超时劳动。”刘荣说。

  刘荣翻开工资表计算,全队140名工人,2011年共加班3044个工作日,平均每个工人每月加班2天。工人每天上班,从排班下井,再到出井洗澡回家,至少要11个小时。刘荣说:“煤矿工资低,招工难,职工大量流失,队里人手不够,只好让大家超时劳动,不然保电煤任务完不成。职工为了多一点收入,也不得不多上班。”

  作为重庆能源投资集团第一标杆采煤队,采煤4队职工的收入在全集团算是较高的,但也只是略高于重庆市平均工资水平。为其服务的二线职工的收入更低,井下二线职工年人均收入只有37267元,低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地面职工年人均收入只有24369元,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到手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

  “问题是,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又是高强度作业,国家规定给予煤矿工人井下津贴和班中餐,这些也全都纳入工资收入计算,结果还低于全市平均收入水平,这就明显不合理。”基层队管理人员和职工们普遍表示。

  问题出在哪?有关人士认为,造成煤矿一线职工收入偏低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地方政府部门以压低能源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投资,长期采用行政方法控制电煤价格,使得松藻煤电公司供给重庆地区主力电厂的煤价比市场煤价平均低了100元/吨,每年公司减少收入几亿元。

  “这实际是以牺牲煤矿职工的利益来保地方经济发展,很不公平。如果每年保电煤的损失能够弥补,不但一线矿工收入低下的状况能改观,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也可以得到改善。”该公司有关人士说。

  第二,上级有关主管部门下达利润指标时,没有考虑煤矿电煤价格偏低的实际,也没有考虑矿工收入偏低的现实,以致硬性要求完成的利润侵蚀了矿工工资。有人计算,如果让松藻煤电公司1.6万名普通职工的工资达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则总成本至少要增加1亿元,这样算下来,非但不盈利,反而会亏损。

  “上面下达利润指标,不应该逼着煤矿实行不完全的成本核算。电力行业就很聪明,实行完全成本核算,职工平均工资高过煤矿几倍,可他们一亏损就嚷嚷,让全国人民都以为煤矿发了。其实正好相反,煤矿是表面风光,实际吃亏。”有职工说。

  第三,煤矿税负过重。有资料显示,煤矿缴纳的税费多达十几种。重庆能源投资集团下属煤矿的综合税率高达11%,远高过下游的电力行业(4.95%)和建材行业(4.98%)。

  第四,现行工资总额控制方法存在弊端。行政部门对国企工资总额的控制方法,实际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弊端有二:一是以原有工资水平为基数,实际是承认过往行业间收入不合理的既成事实,电力行业的工资可以永远高下去,甚至可以利润增长为名不断拉开与煤矿的差距。二是上级管理机关审定的工资总额下,企业高管的工资按主管机关审定的标准,下面各级管理人员的收入按高管们确定的标准,剩下的才是普通职工的,在工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普通职工的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高危高强度作业环境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煤矿职工不应该成为低收入者。保地方经济增长别以牺牲矿工利益为代价。”这是“两会”期间,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下属煤矿走访听到的强烈呼声。煤矿职工期待,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减少行政之手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从机制上解决底层工人收入过低问题,让矿工生活更舒心、安心,对未来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