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动压煤村庄搬迁,并将压煤村庄搬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与区域化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煤炭资源解放、农村土地整合和新农村建设三方互动推进的良好局面。
山东积极探索压煤村庄搬迁方式,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体系。根据规划,山东将在10多年的时间里投资200多亿元对414个压煤村庄实施搬迁改造,此举可以解放煤炭资源21.93亿吨。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说,按照煤炭采出率70%计算,可以采出煤炭15.35亿吨,相当于全省煤炭平均稳产期延长10年以上。
“现在,全省有105个压煤村庄正在实施搬迁计划,届时这些村庄不仅可以解放煤炭可采储量48483万吨,更可以节省出1200公顷土地资源。”日前,山东省煤炭工业压煤村庄搬迁办公室负责人说。
目前,山东省各县(市、区)和煤炭企业在对压煤村庄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根据辖区内煤炭资源分布和开采方案,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基本农田保护、采煤塌陷地治理置换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确定矿区禁建区和其他控制区。
据了解,现在山东省滕州市政府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签订了《规划搬迁西岗镇压煤村庄合作框架协议》,将新农村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相结合,充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将8个压煤村庄、2168户村民规划搬迁到西岗镇政府驻地。根据山东省相关规划,在2011年到2025年之间,全省将搬迁压煤村庄414个,预计共可节约土地3012公顷。
莱芜市将全市54个压煤村庄纳入“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菏泽市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对压煤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居住习惯,合理确定新村单体户型和村庄总体规划。宁阳县以压煤村庄搬迁为契机,实行并村入镇、小村并大村,建设新村镇。嘉祥县借助压煤村庄搬迁政策,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调整,将有搬迁任务的老僧堂乡定位为“农业产业化乡镇”、大张楼镇确立为“工业主导型乡镇”,实现乡镇经济发展新突破。这些新村全部或部分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一新村征地规划、统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建成一批农村新社区,并成为当地的民生工程、亮点工程和示范工程。
乔乃琛说:“一方面通过搬迁改造可以建成5000人以上社区20个,1万人以上大型社区5个,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农村面貌,提高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村庄搬迁投资达200多亿元,对有效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建材业、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