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层面,中央提出并大力推动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98个规划区建设,出台一系列推动煤炭企业重组整合的重大政策举措。
在省(自治区)层面,各主要产煤省(自治区)按“地域性”、“煤种性”和“扶大压小”等模式大力推动煤炭企业重组整合工作。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3个产煤省(自治区)煤炭企业重组整合进入实施阶段,北京等5个省(直辖市)小煤矿已基本退出。
在煤炭企业层面,煤炭企业借助国家及地方重组整合之力,积极实施兼并扩张战略,形成了五大发展态势。一是煤炭主业迅速扩张态势。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煤矿、购买资源和抢建新井,不断扩大产能。二是产业延伸态势。煤炭企业一方面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涉足电力、煤化工、电解铝等产业,另一方面积极与电力企业、钢铁企业等建立联盟。三是区域扩张态势。煤炭企业实现跨地区、跨省和跨国发展。全国绝大多数规模煤炭企业走出本部,跨地区寻找新资源,开发建设煤矿。四是资产增加态势。煤炭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扩大资产规模。五是品牌提升态势。煤炭企业通过快速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塑造企业新形象,树立企业新的价值品牌。
重组整合使煤炭企业得到两个结果。一是提高了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煤炭企业竞争力,煤炭企业实现了快速乃至跨越发展。2011年,全国已有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45家,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18家,7家煤炭企业年产量过亿吨。二是部分煤炭企业由于快速过度扩张发展,产业项目摊子铺得太宽太快太大,不断动用巨额资金投入,大大超过企业自身经济承担及筹资能力,已出现或隐现资金链紧张的危机。
当前煤炭企业资金链紧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盲目扩张发展。由于近十年来煤炭市场旺盛,煤价上涨,企业效益好,诱发了煤炭企业快速做大的膨胀心态,部分煤炭企业轻易决定跨入新行业、建设新项目、建设大项目和大规模进行兼并收购,盲目扩张,一次投入几亿元、几十亿元等,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
二是资源获得成本提高。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资源的管控更加严格。另一方面,除了较早实施资源扩张的企业外,近几年大规模扩张的企业,多是从二手甚至更多手中获得资源,提高了成本。
三是资金筹措渠道单一。部分煤炭企业自身资金远远难以满足扩张发展的需要,其他融资渠道又少,主要靠银行贷款支持扩张,严重依赖银行贷款。部分煤炭企业扩张速度过快,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不断借新债还旧债,财务费用不断增加。
四是现金流出现问题。目前,部分煤炭企业已隐现资金链紧张的危机。现在企业各方面需要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建设新项目、兼并收购、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职工工资增长等,都需要资金,资金紧张的问题已在不少煤炭企业显现或即将显现。
五是货款回收周期拉长。煤炭企业货款回收趋紧态势明显,出现了原来预付的现在只承兑、原来能旬清旬结的现在改成月清甚至季清等不良现象,货款回收难度越来越大。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60家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1127亿元,同比增长52%。
令人担忧的是,上述危机状况并未引起部分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有的警惕与重视。部分煤炭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扩张发展的热情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