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1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了全国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现场会,来自主要产煤省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大型煤炭企业的代表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等部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淮南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代表参观了煤矿棚户区改造后建成的宜居小区—居仁村,报废煤矿沉陷区修复形成的生态湿地—大通湿地,压煤村庄集中搬迁建成的新村镇—迪沟镇,在废弃采石场上建成的水库—老龙眼水库,具有煤炭循环经济特点的坑口煤矸石电厂—顾桥矿煤矸石电厂等和谐矿区建设重点项目。这些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给每一位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上,淮南市人民政府和淮南矿业集团、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徐州矿务集团、大同煤矿集团、抚顺矿业集团、盘江煤电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铁法矿业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等10家大型煤炭企业分别介绍了各自和谐矿区建设经验和做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海嵩在会上致辞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和谐矿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进一步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发表了讲话。国土资源部开发管理司副司长薄志平宣读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的讲话。
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作了《推进和谐矿区建设 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的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他指出,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是煤炭工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工程;核心是遵循资源开采型产业发展规律,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人与自然融洽相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途径是建立统筹发展机制,促进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职工生活相协调,推进产业转型、棚户区改造、压煤村庄搬迁与矿区生态再建,努力构建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新型矿区。推动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是煤业工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树立煤炭工业新形象、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战略选择,是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王显政在报告中总结了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二是调整了煤炭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是加大了科技投入,煤炭科技创新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推进了棚户区改造,矿区职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五是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促进了矿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六是提高了煤矿职工收入,企业的凝聚力大幅提升;七是培育了特色行业文化,煤炭文化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大型煤炭企业从发展大局出发,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还在矿区扶贫助困、抗灾救灾、增加就业、社会稳定等多方面为和谐矿区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矿区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和矿区人民的赞同,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并改变着我国传统的煤炭行业形象。
报告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变革,矿区生态环境改善,企业发展实力增强,职工生活质量提高,行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九个方面工作:一是科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二是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三是努力构建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产业结构;四是不断提升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保障能力;五是因地制宜实施矿区生态再建工程;六是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与棚户区改造;七是完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八是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素质;九是加强矿区文化建设。
最后,王显政强调,和谐矿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企业、社区共同的责任,需要矿区地方人民政府、煤炭企业和矿区城市、村镇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和谐矿区建设协调机制,制定并实施和谐矿区建设规划,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稳步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工作。大型煤炭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大局出发,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结合矿区发展实际,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和谐矿区建设,造福矿区人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在这次现场会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和谐矿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抓好行业示范试点工作,并跟踪和谐矿区建设进程,分析存在问题,反映企业诉求,不断研究探索发展思路,提出有利于和谐矿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指导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工作。
会议上午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主持,下午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主持。
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