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煤和动力煤(重点合同煤)的价格双轨制,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行业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关于市场煤和动力煤“并轨”的呼声不断,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很难将巴掌拍响。不过,随着近期煤炭价格的快速下行,天平正向市场端倾斜“两价并轨”有望成行。
据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6月27日至7月3日,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76元/吨,创年内新低,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26元/吨,同比下降幅度达20%,环比下降3.7%。
煤价持续暴跌,使得市场煤与重点合同煤价格差距越来越小,这给推行电煤“两价合并”带来机遇。分析人士认为,此时应抓住有利时机,顺势推出“两价并轨”。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也正在研究取消合同煤价与市场煤价双轨制。
煤炭价格8月或探底
近期以来,煤炭价格一路走低。本周秦港各煤种平仓价继续下跌,周跌幅达15-45元/吨,5500大卡煤价格跌至680元/吨,创年内单周最大跌幅。煤价不断下跌的主因,一方面是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另一反面,全国先后迎来汛期,水利发电量大增,也使得火电对动力煤的需求大幅减弱。不过,随着暑期气温升高,空调用电量将大幅增加,使得煤耗将逐渐增加,这对煤炭价格企稳止跌将起到支撑。
“6月初的时候我预测的是630-650元/吨,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后续的降幅已经不大。”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特约评论员、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特约专家李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卓创资讯媒体分析师刘冬娜也指出,煤价仍在探底,各个环节库存高企,库存消化可能需要1个月的时间,而当前在消极经济形势影响下,需求放缓,“7月还可能下跌,到8月才会在南北高温传统旺季的高需求下稳住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价格下行之忧仍在市场蔓延。6月制造业PMI创7个月来新低,包括煤炭在内的多种大宗商品需求不旺。水力发电也给火电企业造成一定冲击。目前港口、电企、煤企普遍存在煤炭积压现象,而煤炭产量和进口量却未有明显下降,这加剧了煤价下跌的趋势。
不过,不少券商仍对煤炭行业出具看好报告,认为板块并不悲观。广发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尽管煤价快速下跌,但本周港口调出量快速上涨和港口库存下跌,预计随着贸易商甩货和七八月份旺季的到来,港口和电厂库存都将逐步下跌。
价格双轨制或取消
煤炭价格一路走低,使得市场煤与动力煤之间的价差快速缩小,这也为取消煤炭双轨制提供了契机。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电煤价格双轨制一度对保证煤炭、火电的供应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电煤价格双轨制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要求,适时取消将有利于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
“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一方面煤炭价格将更加市场化,仅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不再出现人为因素的干预,其波动更符合市场规律;另一方面,煤炭行业经营状况将会得到改善,煤企可以随时掌握市场动态,紧跟最新煤价行情合理调整产量。”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对南都记者分析称。
不过,市场也普遍预期,“双轨制”成因复杂,短期取消双轨制并不现实,一旦取消,可能造成行业格局的混乱。“如果两者价差很高,那双规合一之后,原来的重点煤难免会大幅上涨。如果要推进煤炭完全市场花,必须要让二者能够自然接轨。”李廷指出。
爱建证券分析师汪思伟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认为,在“煤电之争”中,2003年到2006年,电力系统占优势,从2006年之后到2011年,煤炭系统开始占有上风。“双轨制背后就是政府管得太多了,如果能把市场放得更开一点,然后取消煤炭限价,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回想去年年底发改委所公布的5500大卡煤炭价格不能超过800元,上周的价格只有676元,离那条红线应该差很远很远,煤炭价格一旦低于650元,可能会导致一些中小煤炭企业倒闭、停产。对于双轨制来讲,并不是说一旦煤炭价格下跌就是很好的‘并轨’时机。”
煤炭市场化须与电力改革同步
如果双轨制取消,会给火力发电行业和煤炭行业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李廷表示,因为目前二者价差已经很小了,取消双轨制暂时不会对双方造成明显影响。“需要强调一点,取消双轨制,实现煤炭完全市场化的同时,也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煤炭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减少政府干预。只有这样,整个产业链条的市场化才能同步推进。”
数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谨慎表示,发改委短期不会表现强硬态度,价格双轨制的取消是一段漫长历程。卓创分析师刘冬娜说,“重点合同煤制度也是为了保证正常发电和煤价平稳。目前正处在资源整合期,煤企的话语权还是很强的。这种制度一时还不宜动,否则可能导致后市煤炭的发展出现偏离。
汪思伟告诉本报,双轨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平衡的作用。在电力占优势、煤炭处于下风的情况下,是取消双轨制或者进行变革的机会;这几年煤炭价格处于优势、电力处于劣势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因此,双轨制改革,决定因素并不在市场,而在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