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持续多年的重点合同煤成为历史。
这也意味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煤”和“合同煤”并存的电煤价格双轨制的终结。电煤价格的并轨,在电力行业、煤炭市场掀起波澜。湖南是个资源缺乏的省份,缺油少煤,在冬季火力发电急需电煤支撑的这个节点,电煤价格的并轨,将给湖南带来哪些改变?
这个冬天比较冷,随着气温的下降,社会取暖需求的增长,湖南电网的电力负荷直线上升。去年12月26日18时,湖南电网最大统调负荷第六次创新高,统调负荷历史性地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达到2010.5万千瓦,同比增加6.27%。与此同时,长沙电网电力负荷历史性地突破了400万千瓦。
巨大的电力消费需求,需要坚强的火力发电支撑。电煤就是重中之重。每年紧张进行的调煤保电,让全省上下大伤脑筋。然而,今年湖南的电煤供应形势,却明显好于往年。
从省煤炭管理局获悉:目前全省各大电厂电煤充足,存量达到517万吨。另一方面,全省各煤矿已挖出而尚未销出去的煤还有300万吨。
湖南电煤良好的供应形势,与全国的大环境直接相关。去年以来,国内市场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出现多年难得一见的供大于求局面。也是看准了这一时机,国家适时推出电煤价格并轨的新政。
电煤价格并轨,限价“合同煤”的消失,对湖南的电煤供应有哪些影响?省煤炭管理局煤炭价格基金征收处长肖晓明认为,电煤价格并轨新政,对湖南的影响不大。
因为湖南是一个少煤省份,国家统筹的“合同煤”数量很少。而且自2002年以来,湖南就统一了煤炭价格,基本实现煤炭价格一轨制,即煤炭定价随行就市。
他介绍,全省每年的电煤消费量在3000万至4000万吨之间,其中1400万至1500万吨,由省内煤矿供给,其余大部分均要从省外调运。去年1月至11月,全省从外地调入的电煤超过2000万吨。
随着水路、铁路通道的打通,外地电煤入湘越来越便捷。目前省内各大电厂储存的电煤,可以保障发电一至两个月。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在去年底“市场煤”与“合同煤”的价格实际上已无差别。目前省内4000大卡的电煤价格,每吨在400元至500元之间徘徊。
据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这种宽松的煤炭、电力供需形势还将持续。一方面,依据“十二五”规划,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不会再现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这意味着煤炭需求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一批大项目、大基地的建成,我国煤炭产能将持续提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经多次表示,煤炭行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此外,CPI增幅的下降,也为电煤价格并轨腾出了调整的空间。今年以来,中国CPI同比涨幅总体走低,从1月份的4.5%回落至10月份的1.7%,1.7%的同比涨幅创下年内新低。与前一阶段比较,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推行有关价格改革,大大降低了推动CPI快速上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