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南省人大代表、郑煤集团董事长孟中泽
市场需求量的放缓,导致煤炭行业低迷。但自去年以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郑煤集团销售收入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人均工资提高了11.69%。这在河南省人大代表、郑煤集团董事长孟中泽看来,是因为他们在危机中寻找到了新机遇。
煤炭市场经历十年黄金时期后,2012年年初以来,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需求不足,价格下滑,煤炭企业遭遇近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面对危机,我们外拓市场,内抓管理,保产量、增收入、控成本、提效益,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孟中泽介绍,去年,集团总体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在销售收入组织方面,集团首先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稳住了集团直管大矿,通过深化质量标准化,优化生产布局,推进综采工艺改革,提升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实现了2012年直管矿井产量同比增长3.7%。此外,集团还紧密跟踪市场信息,开发精煤用户,巩固扩大长期战略用户群,加大地销力度,推进省外煤炭营销,视产品质量如生命,细化以质计产办法,以优质产品稳定市场,不但保住了销售收入,而且实现了煤款回收率100%。
其次,提高非煤产业市场竞争力。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整合物流资源,在满足自身物资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外销贸易,物流业收入较上年提高18%。组建建工集团,推进建筑施工及房地产产业深度融合,实施规模化运营。重组、整合机械制造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研发滑移支架等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2012年建筑施工、机械制造、水泥等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较上年提高7%。
“2012年,集团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56846元,同比提高11.69%,实现了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人均工资的提高主要靠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全员工效的提高。近两年来,企业在册开资人数由5.2万人减至4.5万余人,并且未搞刚性裁员,就是随着自然减员收紧企业用工入口。”他说,用工少了,人均工资当然应该同步增长。集团还改善了分配结构:向井下尤其是采掘一线岗位倾斜,向地面相对艰苦岗位倾斜,向工程技术岗位倾斜,各级管理人员工资水平总体有所降低,一线职工工资大幅提高,逐步缩小了工人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2011年3月,由郑煤集团、河南联通以及福建榕基公司合作开发的手机移动办公系统上线开通。移动办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浏览、操作、管理日常工作事物。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外地,都能立即处理手头工作,不仅实现办公“无纸化”,而且还能“无址化”。
信息化建设同样给安全上了一道保险。记者在郑煤集团调度中心看到,智慧矿山系统正对矿井下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甲烷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生不正常情况,系统上的黄点会变成红点,自动报警。
不仅如此,在手机上也可实现实时监测。如果井下出现任何问题,该系统会自动报警,将警报发给第一责任人,如果第一责任人没有处理,会自动上报给上级责任人,整个过程仅需5到10分钟。与此同时,每名矿工都随身配备一部矿用3G手机,既能当电话,又能当对讲机。
采用矿井安全管理模式后,在试点矿28个岗点实现无人值守,减少用工120多人,工效提高了20%,生产成本降低1000余万元。
“如遇突发事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手机上一喊,井下所有人都能听到,可迅速采取逃生措施。”孟中泽介绍,2009年,集团开始启用智慧矿山系统,对20个直管矿井进行实时监管,2011年以来所有矿井实现零死亡。他说:“不要一两带血的煤。近年来,集团兼并重组,是站在安全的高度进行的。最主要的是,要改造好,然后再安全生产。”
“经济结构调整,是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孟中泽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要求。作为煤炭企业,集团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以煤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之路,抓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开创郑煤集团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郑煤集团把经济结构调整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上。采取集约高效的方式发展主业,调整主业生产工艺组合,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全员工效,简化生产系统,优化采掘工艺,推广应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
在非煤方面,坚持“相关多元”,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产业,提高装备制造、铁路运输、物流、建筑施工、房地产、发供电等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规模化运营。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不贸然涉足陌生产业,推动由单纯自我积累向自我积累与外部资源要素助推相结合转变。
其中,在电力产业方面,2013年将在裴沟煤矿附近建设一座2×30万千瓦的低热值煤发电厂;在化工产业方面,目前已建成商丘中亚年产12万吨醇醚项目,今后将继续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化工产业;在物流产业方面,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做大物流规模,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市场物流园区,把物流产业做成主导产业;在建筑业方面,去年组建了建工集团,今年将强力推进实质性融合,实施规模化运营,把施工与地产做成主导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冷光源照明灯等节能设备,加大瓦斯利用力度,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在绿色开采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等煤伴生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确保煤炭生产安全集约高效绿色。
在不少专家看来,2013年,依然是经济运行较为困难的一年。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企业,郑煤集团早已做好、制定好了措施。去年10月,集团成功发行30亿元短期债券,对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压力,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平稳较快运行,保证企业逆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为破解2013年经济运行难题,我们主要抓好八个字。”孟中泽介绍,一是“砍”,主要是对安全没有保障、经济没有效益的生产单位,包括直管大矿当中赔钱的矿井,小矿中安全不放心、挣不到钱的矿井,以及非煤单位中的一些持续亏损单位,该停的果断停下来,该关的果断关掉,消除亏损源。
二是“封”,主要是封堵管理方面的漏洞,封堵利益方面的漏斗,坚决治理在设备材料采购、工程发包等领域的贪腐行为,从法律事务、管理、纪检监察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三是“捂”,捂紧钱袋子,慎投慎捐。当前困难时期,没有把握的项目、离主业很远的项目、我们没有优势的项目,不要去投。
四是“压”,压成本、压费用。为此,我们提出2013年工资总额确保不高于2012年,力争降低5%;人均工资确保不低于2012年,力争增长5%。
五是“提”,提高煤炭产量、提高销售收入。
六是“分”,把指标分解下去,压力传递下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七是“考”,考评、考核,通过月考、季考、年考,横向比、纵向比,与计划比、与标准比、与先进比,完成好的怎么办、完成不好的怎么办,都要有说法。
八是“盘”,盘活资金、资产。总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郑煤集团一定会实现企业持续平稳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蓝图,是对未来经营目标的规划和设计。”他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规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3553”战略目标,即煤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销售收入实现500亿元,利税实现5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稳定在前300名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