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限制到松绑批复,煎熬数年的国内煤制油产业,终于从示范阶段步入了扩容时期。在发展提速的背后,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意志,也逐步被利益驱动所代替。
驶出高速,进入鄂尔多斯准噶尔旗大路工业区,各个工厂崭新如初,在厂区外,便是西北那种戈壁风景,在内蒙古伊泰集团的煤制油项目一期外,更有大片的空地,上面稀稀落落地长着草甸子,这些便是准噶尔旗留给伊泰煤制油二期项目的空地,但因路条尚未下来,当地政府还不能批给伊泰,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路条。
而近期利好的消息是,民生证券在研报中透露,预计现代煤化工“十二五”规划会在“两会”后出来,五大示范工程远远不止15个项目,示范工程投资远远不止7000亿元。
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曾证实了上述分析,去年9月在全国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研讨会上,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伊泰煤制油项目所在的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工程,是六大项目绑在一起,等待发改委批复。
而在此期间,现代煤化工“十二五”规划却迟迟未出,自2012年7月上报给国家发改委已经有8个月的时间,预计等新一届政府来批,民生证券分析师推测,现代煤化工“十二五”规划将在“两会”后出来的可能性较大。
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名正言顺”的项目。自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煤制油以来,全国仅有神华集团鄂尔多斯108万吨示范项目得以继续推进,其他项目均被冻结。而政策相对宽松的今天,神华煤制油早已进入产能扩容阶段。
煤制油前期投资很大,每万吨产能投资额就在1亿元,只有进入规模化生产,项目才有利可图。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乔宝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华直接液化技术的工业化示范基本成功,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是必要的,产业化后煤制油的成本还有望再下降三分之一。”
批复未决,项目先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邢雷指出,“近期发改委对几大集团煤制油项目的审批回复,或许将决定未来该领域的企业座次。”
在煤炭黄金时机,煤价飞涨为煤化工产业笼上一层阴霾,如果项目建立在运输条件良好的东部地区,那么煤炭开采成本和物流成本总共就要800元/吨,如此算来,生产1吨煤制油的煤炭原料成本就是3000元左右,如果再算上高昂的固定投资成本,这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代价。
但是在煤价回归理性的今时,煤制油的未来却发生了改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态势十分明显,煤炭价格却整体处于下行走势,二者之间的较大价差给煤制油项目重启奠定了良好基础,也给神华等煤制油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做好了铺垫。
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企业对煤制油趋之若鹜的内在动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与煤制油高利润伴生的还有高风险,这就是当初我国政府叫停煤制油一哄而上的原因所在。”
而某些煤制油项目之所以经济效益较差,主要与煤价较贵、工艺选择不当有一定关系,例如,同样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原料煤价格有的每吨1000元,有的每吨三四百元,催化剂和投资成本都相差20%-30%。此外,尾气利用、污水处理费用各不相同,导致不同项目的收益差距较大。
如果说神华和潞安作为国企,承载着国家对于探索煤制油技术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使命,那么伊泰集团身为民企,对于煤制油的执着更多则出于经济效益的诉求。“伊泰集团从2009年3月27号出第一桶油到现在,一直关注成本和利润问题。”伊泰翟德元坦言,煤制油的附加值肯定比煤炭高,尤其是目前的煤炭市场情况下,库存量大,价格低,供大于求的现象已经出现,将来煤制油应该有一个很好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空间。
而据伊泰煤制油的员工介绍,他们的煤炭开采成本只有70-80元,转化为柴油的成本也远远低于进口石油,发展煤制油项目迫切而有必要。
对于伊泰,发展煤制油另一个可观的经济来源是“卖技术”。 2002年5月,伊泰集团投资180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发煤基合成油浆态床技术,进军煤制油高新技术领域。2006年,伊泰的此项技术称通过了科技部863专家组和中国科学院的验收,并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这意味着,伊泰目前掌握着我国最先进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从2006年到2011年,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出台一个关于煤化工的指导文件:2006年,发改委连发两道禁令——“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以及“在国家煤炭液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前,暂停煤炭液化项目核准”;2008年8月4日,发改委再次发布《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煤制油项目投资风险大,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2009年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抑制煤化工产业的盲目发展。
而进入“十二五”后,各地都在煤化工方面制定了宏伟的煤化工发展规划,比如内蒙古、新疆、陕西等等,基本都是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我们初步统计发现,地方上规划的煤制油项目大概有2000多万吨左右,这个数字非常庞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即使是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在,对于煤制油的抑制声音也没有结束。今年3月4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煤化工行业必须要有规划和门槛,要有合理布局,不能够“逢煤必化”。他认为,不能每个省都要搞煤化工,要差别化发展,不要搞同质化,要提高决策者和企业家的决策水平。
煤化工项目污水处理量很大,如神华宁东煤化工基地烯烃循环水、供水系统安装及土建项目的循环水装置最大水处理量每天高达432万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城区最高用水量257.5万立方米的1.68倍,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工业循环水装置之一。
“煤制油行业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煤制油项目的热衷程度并不高,仅在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才会决定开展煤制油。”周修杰表示。
“‘十二五’期间,国家并不希望煤化工行业急于扩大规模,而是把重点放在升级示范方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认为,通过示范项目而掌握一批产业化技术,同时探索出发展煤化工的工艺和管理流程,为今后大的发展做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