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煤超疯,煤电顶牛年年炒,也不见丝毫腻味,说白了就是市场煤、计划电之间的矛盾,煤价一个劲涨,电企止不住地亏,这一矛盾被喊了许多年。
现如今,煤依旧是市场煤,电依旧是计划电,再提煤电顶牛,意味却与以前大不相同,当年谈判桌上的主动方煤企变得被动了,曾经的被动方电企却掌握了主动权。
另一种“煤电顶牛”开始上演。最明显的表现先是在去年年底的煤炭订货会上,电企俨然成了主角中的主角,煤企希望既签量又签价,电企希望签量不签价,最终,合同中签量不签价占了大部分。即便如此,电企的签量也只是为了铁路运力,订货会背后,留下的是煤企满地的忧虑。
继而,沪深两市煤企、电企陆陆续续发布2012年年报,截至4月7日,25家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中,接近九成净利润同比下降。56家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上市公司中,超七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同比超过100%。
九成下降、七成增长,这是2012年的煤企和电企,也是2011年的电企和煤企。
煤企中出现了多家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电企却恰恰相反,部分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远远跑过营业收入增幅,多者,像华能国际,净利润增幅甚至是营收增幅的800多倍。
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降原因都是相似的,电企普遍描述着:发电量增加、2011年上网电价调整的翘尾影响及煤炭价格下跌使得2012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煤企则把宏观经济疲软,煤炭市场整体下滑以及煤价下跌,时刻挂在嘴边。
一涨一跌,完全改变了煤电市场的原有格局,使得2012年的煤企、电企一改往日状况,处境正好相反,同样上演着煤电之间的顶牛,却是另一番景象。此景,不由让人心生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去了河东,我来了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