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2   12:23:3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开滦:问渠哪得清如许 循环复用是源头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3-05-30 来源:

         5年前,开滦集团生产生活用水6000多万吨,仅唐山区域年均用水量就约占唐山市水总储量的1/20,每年水资源费用高达1.2亿多元。

  现在,开滦集团不仅可以将工业废水、污水净化处理成“自来水”、“矿泉水”,而且每年还向地方支援近千万吨达标清水。开滦集团的煤化工“双水”系统、矿井水净化和矿井污水治理系统等已成知名品牌。

  漂亮的转身来自于开滦集团近年来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建设。

  在经历了由节约用量向资源挖潜理念的转变、由供水管理向蓄水管理理念的转变、由数量利用向能量利用理念的转变、由单项治理向系统循环理念的转变后,开滦集团提出了水资源全面回收、水能量深度利用、水污染深度治理、水系统绿色循环的总体目标,启动了水资源绿色循环计划。

  “这瓶茶色的是净化前的污水,这瓶透明的是净化后的水。”开滦集团中润公司党群部部长季学敏拿着两瓶水很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着。

  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化工废水仅用肉眼已无法分辨其与自来水的区别了。煤化工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是中润公司“双水”系统中的一“水”,另一“水”是中水回用工程。

  “中润公司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COD指标可达到30毫克/升,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每年可节约新水200多万吨,减少COD排放300多吨。”中润公司党委书记赵卫民说。经过深度处理后出水再用于循环补充水,每年创效近600万元。

  中润公司中水回用项目采用石灰预处理加软化和双膜法脱盐深处理技术,对热力系统反渗透浓水和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进行工艺技术处理,使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达到工业原水水质标准,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再次利用。

  据了解,焦化“双水”子系统使煤化工园区内污水利用实现闭路循环“零排放”,年节水350万吨。

  开滦集团重点污水治理系统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回用率达50%以上。他们还制定了实施水资源利用控制标准、用水效率控制标准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标准等水资源利用标准。

  在开滦集团范各庄矿,“矿井水”通过净化变成可饮用的“矿泉水”。矿井水在调节池、加药间、澄清池、V型滤池等净化系统里走一圈,再通过反渗透处理装置,进一步处理后就变成了“矿泉水”。

  目前,范各庄矿建起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净化水厂处理矿井水,净化水除满足该矿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外,还用于洗煤和井下降尘等。

  该矿水温常年保持在16摄氏度至18摄氏度。为此,范各庄矿建造了水源热泵系统,为矿区夏季供冷、冬季供暖之余,还可为矿浴室每天提供2000吨洗浴热水。

  目前,开滦集团的年矿井水利用率为73%,年均净化清水1000万吨。水资源前端和末端治理循环子系统,每年为企业节约自来水和自备井水7300多万吨,直接减少企业运行成本4000多万元。热电厂发电用水采用净化后的矿井水,每年节约水资源费用支出2400多万元。水资源能量利用子系统全面取缔了燃煤锅炉供暖及风扇、空调制冷,年创经济效益1100万元。同时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23039吨、二氧化硫526吨、固体废弃物2293吨。

  开滦集团还将矿井废水当作产品卖出去,已投入运转的林南仓矿矿井水处理再利用项目,将每天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卖给了焦化企业。

  据在唐山矿工作的焦丽琦介绍,唐山矿B区的大南湖,湖里的水就是来自处理后的矿井水。经过恢复和治理后,湖中种满了荷花。

  开滦集团水资源可分为:矿井水资源、生活污水资源和购入水资源三大类。其中,矿井水涌出量为:唐山区域8283万立方米/年,蔚州区域657万立方米/年,共8940万立方米/年;生活污水处理量为:唐山区域379万立方米/年,蔚州区域30万立方米/年,共409万立方米/年;购入水资源量为:自备井取水1082万立方米/年,自来水2086万立方米/年,共3168万立方米/年。

  开滦集团矿井水的利用主要有:原洗煤生产(井下灌浆、灭尘、选煤厂补充水)1432万立方米/年、煤场喷淋和工业广场卫生绿化1030万立方米/年、净化后员工洗浴和生活用水730万立方米/年、形成产品外销780万立方米/年等,另有4970万立方米/年矿井水排入周边,作为河流、湖泊补充水或农业灌溉用水。

  开滦集团现已实现采煤—排放矿井水—净化—工、民用水(热源利用—工、民用热源)—全面回收利用—达标外排的绿色循环体系。通过建设这一系统,企业外引水量占企业用水总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56%降到现在的27%。同时,企业每年向地方支援近千万吨达标清水。

  开滦集团从水源、供水、用水、回用、排水环节使水资源消耗最小化、水能量利用最大化、废水产生最小化、废水回收利用最大化,实现了水资源绿色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