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2   13:35:5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江苏徐州煤矿“疮疤”变宝藏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䰠၂>         江苏徐州,因煤而兴,也因煤而“伤”。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徐州为华东沿海省市提供了数以亿万吨计的煤炭资源。然而长期的开采,也造成了徐州32万亩的塌陷地,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 

  面对“伤痕累累”的土地,近年来,徐州市大力推进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让曾经的煤矿“疮疤”变为转型发展的优势。“三年来,我们共实施完成复垦治理总面积4万亩,新增耕地2.5万亩,实施采煤塌陷地环境修复规模近5万亩,极大改善了塌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治理的统一。”徐州市国土局局长李钢说。 

  开阔的水域,波光粼粼,野鸭游弋,亭台廊榭依水为伴,五彩花木相映其间,景色美不胜收。游走在徐州市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宛若江南水乡。徐州市泉山区规划局局长梁文化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的采煤塌陷地,大小水洼错落分布,高低不平,是采煤塌陷地治理让这片废弃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近年来,徐州针对塌陷地的形状、土壤类型、地层结构、稳沉程度、积水深浅等不同情况,坚持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建则建”原则,制定不同治理方案,进行分类改造,积极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高效农业集聚区,逐步把塌陷地转化为独特的开发资源,一系列昔日的“污水塘”实现华丽转身,成了极具潜力的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改善,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凉亭里,在附近生活居住了几十年的陈大爷,正带着不满2岁的小孙子在亭里玩耍。“以前这里的环境非常差,待上一会儿就一身泥,真没想到现在修复得这么好”,陈大爷说,他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到公园里溜达几圈,“看看自然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也为徐州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徐州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坐落在离九里湖不远的地方,董事长刘乙伟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都是高低不平的芦苇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把泥,“那时大家都不愿意过来投资,后来通过塌陷地整治,环境大大改变,基础设施也上了一个档次,我们很快就下定决心把工厂搬到这里。”据不完全统计,仅九里湖所在的泉山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入驻企业93家,实现业务总收入10亿多元。 

  铜山区柳新镇,路边的农田里一派忙碌,农民们正忙着栽插水稻,青翠的秧苗透出勃勃生机。“你肯定想不到这片农田,以前是荒草丛生的塌陷地吧!”指着千亩见方的农田,柳新镇复垦办公室主任高洪义话语中透着自豪,“经过我们复垦,这些地现在全成了吨粮田”。 

  柳新镇是铜山区采煤塌陷地复垦重点乡镇之一,境内有5座国家大型煤矿,共有采煤塌陷地面积近3万亩。2009年—2011年,铜山充分利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政策,在柳新镇实施4期塌陷地复垦项目,复垦总面积达到7245亩,新增耕地4430亩。通过复垦彻底改变了到处沼泽地、污泥臭水坑的原状,使原来的废弃地变成了永续利用的高产、稳产田。 

  柳新是徐州向塌陷区要耕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徐州创造性地推进土地复垦,向塌陷区要耕地,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为破解复垦治理资金瓶颈制约,徐州市成立新田投资公司,明确其为全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管理主体,建立起“以公司为平台,以储备为依托”的新型融资模式,依托储备土地进行融资,土地出让后优先用于还款。为调动地方复垦的积极性,徐州规定塌陷地复垦成耕地后,可按一定比例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还借助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力量,进行联合科技攻关,为塌陷地复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徐州不仅把大量塌陷地变成了高质量农田,丰富了农民的“米袋子”、“菜园子”,而且还置换了不少建设用地,用于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塌陷区的人地矛盾。 

  塌陷地的治理,也大大改善了矿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柳新镇卯庄村,上百栋新颖别致的庭院式别墅在阳光下整齐排列,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由于处在采煤塌陷区,过去这个村环境脏乱,房屋破旧,不适宜居住。在塌陷地治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对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集中居住,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我的新家有180多平方米, 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大件一样不少,这日子跟过去比真是天壤之别,越过越有奔头了!”村民王同桂指着自己的两层小楼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