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15:27:1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石油与神华联手碳捕集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4-05-21 来源:

         日前,中国石化联合会、中石油和神华集团已经联合成立了陕甘宁内蒙古地区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封存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这些地区碳捕集、驱油和封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共同探讨并推动中石油和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10万吨级先导性试验及百万吨级示范工程加快实施。

  据悉,这次合作旨在探索将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化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就近输送至长庆油田用于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最终实现封存二氧化碳的目的。此次合作被业界称为国内首次“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埋存全产业链合作。

  温室气体减排作为一个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一直给予高度重视,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要比2005年下降40%-45%。  

  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处处长蒋兆理表示,捕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利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没有可大规模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接替、同时油价上升的条件下,只有用驱油增收的部分收入来补贴二氧化碳捕集,才有可能实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的大规模应用,否则很可能只能停留在示范阶段,只有二氧化碳的捕集应用与封存更具商业化大规模应用潜力。

  国内外实践表明,二氧化碳驱采油平均可提高采收率约10个百分点,同时可最终埋存约50%的注入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目前在各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路线中,只有二氧化碳采油具有经济性。

  神华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国表示,碳排放问题已成为事关公司长远发展的重大瓶颈。此次合作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也契合了神华高碳能源低碳清洁发展的战略。他希望三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加快形成可扩大、可推广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及埋存是一项创新性、革命性工作,既为煤炭清洁利用寻找排污后路,也为剩余油气动用提供充足资源。”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表示,“各方要紧密协作、积极推进,做好强化管理、创新技术、政策制定等工作,确保二氧化碳供得上、用得起、注得进、封得住,共同把项目开发好、运作好,成为碳捕集应用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及埋存确实是一项创新性、革命性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寻找排污后路,为剩余油气动用提供充足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涵盖的陕、甘、宁、内蒙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金三角,具有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埋存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地开展试验示范,将煤化工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通过注入低渗透难开采的油藏实现驱油增产,前景广阔。

  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石油与中国神华的合作,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具有战略意义。这个项目将为我国在气候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也将为日后全产业链合作探索出一条成熟运作模式,促进新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据了解,自吉林油田、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充分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变废为宝提高产量后,长庆油田的加入将为此项技术大规模发展添砖加瓦。

  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量249亿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亿吨,且多为难抽采的低孔低渗透油藏。中石油长庆油田就是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    油田通过水驱开采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具有开展大规模二氧化碳驱油及埋存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2013年神华集团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累计2.14亿吨,其中煤制油和煤化工占2160万吨。近年来,以神华为代表的企业在能源金三角地区部署建设了一大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副产高浓度二氧化碳快速增加,有可能在数年内达到上亿吨。碳排放成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

  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院士王玉普指出:“此次合作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具有战略意义,同时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推动了科技进步,符合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减排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已建成的天然气开采、二氧化碳捕集、埋存和驱油一体化技术示范区,实现了埋存二氧化碳减排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增效的双重目的,对邻近国内其它油田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源效益减排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也为其他油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氧化碳驱油是近年来发展应用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该技术在高含水和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后体积膨胀、降粘,与原油在一定条件下混相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等机理提高采收率,同时可以使大量的二氧化碳埋存地下,起到减排温室气体作用。

  虽然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国际上较为成熟,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油田地质条件不同,在年内实现工业化推广,技术水平、配套工艺和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难点和风险方面,我国新发现的油气层,渗透率极低,有些比水泥还低,无法注水,打气进去有可能把油采出来。但从科学上讲,不同状态的二氧化碳会和不同的岩石、油、气、水产生新的物质,这就要研究如何打井、打多深的井、二氧化碳的注入速度是多少才能采出更多油,同时封存更多的碳,还需要摸索。另外,二氧化碳遇到水会变成碳酸,酸性物质会不会腐蚀管道和阀门,都需要研究。二氧化碳的封存地必须是完整的圈闭结构,而埋到地下最大的风险是,高浓度二氧化碳会从地下溢出。所以,这个圈闭结构上的盖层要稳定,并应在埋存之前征得当地的同意。

  目前捕集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量还是很小,要真正实现减排,还需大规模封存的支持。一些业内人士存在着上述担忧。